第二篇:生态重构——从MIPS到RISC-V的指令集转型密码
2025.05.16


核心思想:指令集自主是生态可控的前提,君正如何借力开源实现战略转型。




一、MIPS时代:兼容生态下的自主探索

北京君正的早期发展选择了MIPS指令集,这一决策基于两大关键考量:

技术适配性:MIPS指令集精简高效,相同性能下功耗比ARM更低,适合嵌入式场景的能效需求;

授权灵活性:MIPS允许厂商通过架构授权自主设计内核,为君正提供了底层创新的空间。

 

通过指令集扩展,君正进一步强化了技术竞争力:

SIMD指令优化:支持128Bit并行计算,提升多媒体处理效率;

AI指令拓展:针对图像识别、语音处理等场景定制指令集,增强AI算力。

 

然而,MIPS生态的局限性逐渐显现:

软件生态薄弱:开发工具链、操作系统适配滞后于ARM;

市场碎片化:MIPS未能形成统一的应用场景,制约了规模化发展。




二、RISC-V战略:开源生态的必然选择

为突破生态瓶颈,君正自2020年起转向RISC-V架构,其优势体现在两方面:

1. 技术优势:模块化与自主可控

按需裁剪指令集:RISC-V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君正按场景需求组合指令,避免冗余硬件(如Victory系列仅保留必要指令,芯片成本有所降低);

向量指令扩展:兼容RV32GC/RV64GC基础指令,新增高效向量计算单元,支持AI推理加速。以Victory2为例,其性能对标ARM Cortex-A55,矢量计算单元使其在图像处理任务中算力显著提升。

 

2. 生态潜力:开源共建与高度定制

打破垄断:RISC-V开源特性吸引了全球开发者,工具链、编译器生态快速完善;

协同设计:君正自研的Victory系列CPU内核与NPU深度融合,在智能家居、工业控制等场景中实现“AI计算+实时控制”的定制化方案。

 




三、混合架构:平滑过渡的实践智慧

在全面转向RISC-V前,君正采用“MIPS计算核+RISC-V控制核”的异构设计,平衡性能与生态兼容性:

X2600芯片案例:

XBurst2(MIPS):负责高性能计算(如打印机图像渲染、机器人路径规划);支持双ISP与双千兆以太网;

Victory0(RISC-V):管理实时任务与低功耗调度(如设备休眠唤醒、传感器数据采集);

 

这一混合架构设计,巧妙平衡了技术过渡期的挑战与机遇:

延续MIPS生态价值:保留既有客户与开发者资源,确保产品兼容性与市场连续性;

积累RISC-V经验:通过控制核验证RISC-V的可靠性,为全面转向开源生态提供技术背书。




四、启示:生态自主的渐进路径

君正的指令集转型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:

兼容现有生态:初期通过MIPS实现技术积累与商业化验证;

拥抱开源:借力RISC-V突破生态壁垒,降低对封闭架构的依赖;

自主创新:基于开源架构拓展差异化能力(如AI指令集、多核协同设计)。

 

行业价值

君正的混合架构实践证明,国产芯片无需“一刀切”式替换技术路线,可通过渐进式创新实现平稳过渡;

RISC-V的模块化与开放性,为国产芯片在AIoT、工业自动化等新兴领域创造了“换道超车”的机会。

 




结语

从MIPS到RISC-V的转型,不仅是君正的技术选择,更是国产芯片生态自主的缩影。通过兼容、开源、创新三步走,君正为行业示范了一条“可控、渐进、可持续”的生态重构路径。未来,随着RISC-V生态的成熟,国产芯片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从“生态跟随”到“生态定义”的跨越。

 

 

 

系列说明:

本文为「君正技术介绍」系列 第二篇,共三篇。

已发布:

第一篇:《破局垄断------解码国产CPU内核的自主突围之路》

后续预告:

第三篇:《范式升级------从技术跟随到自主引领的跨越之路》